撰文 / 競爭力直升機
思辨發生在日常生活的大小話題之中,每個人每天都會做出許多決定,如果有充分的智慧,做適當的思辨,錯的決定就會相對的減少。
明辨:判斷的能耐
1921年,沒有上過大學的大發明家愛迪生提出他的論點:「讀大學是沒用的!」
愛因斯坦聽到之後提出一番看法:「……不是這樣的,應該這樣說才對,只學實用知識的大學的確是沒有用的……因為書上的事是別人想過的,你再去讀只是拾人牙慧。上大學是為了學習思考的能力,這樣的大學便是有用的,……」
愛因斯坦一向主張思考是一切之源,包括有人說他的物理只是狂想不是實證時,他的回應也是:「沒有狂想就沒有以後的物理學家花時間去驗證這些狂想了。」事實證明很多人的確利用他的「相對論」得到諾貝爾獎。
每一個階段的求知都應該有目的,小學理論上不該與大學相同,小學是打底,但大學,沒有一些基本的能耐是成不了事的。
報紙登載過一則新聞,最易被詐騙的三種人,依序是老師(含教授)、醫師、泛公務人員,這些看來都是過往在學校裡以成績制勝的贏家,為何最容易上當呢?我弄懂一部分原因,他們欠缺的是「思辨能力」。
琅琅讀書聲,強調背誦、記憶,用分數勝出的觀點之下,思辨能力闕如,再加上在象牙塔待久了,隨便一個唬弄便上當。
思考力真的非常重要,它是讀書考試得不來的,我想邀你來辯證一些事,考考自己是否具備思辯的能耐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