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感教育談到男女兩性的交往,要注意尊重「人際距離」。因兩性過度糾葛會造成不必要的悲劇,社會新聞有關分手難題、情殺事件層出不窮。鄭捷的新聞提到因童年被女同學拒絕,美國加州大學生校園殺人事件因交不到女友等,這些重大新聞事件分析可看出大專年齡對友情/愛情親密感的需求是要被關心與重視的。
大專學生處於對親密關係需求的發展階段,高等教育的通識課程應重視情感教育,開設人際關係相關課程探討兩性關係。瞭解親密關係、學習親密兩性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人際關係的心理距離與空間距離,都可是情感教育相關課程內容的重點。人際距離的遠近是會影響人際關係,友情與愛情要如何保持良好的關係又能保持彼此舒服的「人際距離」,是人際關係的敏感議題!
人際距離(Interpersonal Distance; Personal Space)包括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。
為了保持人際關係心理上的安全感,會不自覺地與別人保持相當空間距離。人類學家Edward T. Hall認為人會因時間與地點,有四個不同人際空間距離:親密的人際空間距離(15-45cm);個人空間距離(45-120cm);社會關係的人際空間距離(120-350cm);公共場合的人際空間距離(超過350cm)。由友誼到愛情階段的發展過程,會經過不同的由遠而近空間距離發展階段。
(2)人際的心理距離
人際關係永遠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,需分辨人際心理距離,保持某種「第三選擇─折衷或妥協」,找到自己人際關係的平衡點。
友情
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人際心理距離,如果沒有適當的人際心理距離,會使友情陷入一種尴尬的境地呢!每個人的個性都各有不同,在交往的過程中彼此適度地調整,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,這樣的友情才可以長盛不衰。
愛情
男女朋友交往過程中要分清楚「喜歡」與「愛」的不同,才能拿捏親密關係的空間與心理距離。在愛情的心理距離也會有階段性,愛情三角理論所強調的三因素-親密、激情與承諾,都是與人際心理距離有關。另外,有一些更私密的禁區(如:胸部、生殖器官、臀部、大腿)不能隨意碰觸,只有非常親密的對象在經由允許後才可以碰觸。
結語
適當人際距離
以情感教育的角度而言,維持自己及他人最舒適的人際距離,才能保有良好的人際關係。友情與愛情都需不斷「覺察與調整」人際距離,找到雙方都舒服的平衡點!另外,大專院校的師生關係,男女師生間的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的敏感度也非常重要,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。期許大專學生都能在兩性關係中保持自己身心靈的健康,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!
全文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