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登北商大校刊
北商大諮商中心
彭慧玲諮商心理師 甘雅婷輔導老師
隨著國際化與全球化就業市場快速變遷,現今大專生的專業就業力與競爭力是非常值得關心的議題,因而大專院校的生涯輔導就相對的更加重要了。生涯輔導的重點在於協助當事人的自我認識、學涯規劃及瞭解如何收集就業相關資訊做專業定向的生涯規劃。在生涯輔導中,靈性因素(spirit)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。靈性,是人生蘊含的生命潛能和精神傾向:一般解釋為「個體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」;學術界探討此平衡關係,將靈性引申為對個人生命意義的完整認知。本文所指的靈性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「聽聲音與看角度─聽內在的聲音並看事情不同的角度」。生涯輔導的技巧很多,本文提出「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模式」。
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模式,強調聽內心的聲音與幫助當事人聽到自己的人生夢想的初衷。「聽聲音與看角度」故事一則:兩位上班族曾是大學同班同學,畢業後又在同一公司工作。工作一兩年後,兩人都覺工作壓力太大,很痛苦;因此決定去找一位老禪師問該不該辭職?老禪師閉著眼思考片刻後,說出五個字「不過是一碗飯」,談話就結束了。兩個人回到公司,其中一個決定辭職因覺得人生短短不需為了一碗飯放棄自己夢想,所以提出辭呈決定創業,發揮所長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;而另一個人覺得「只不過是一碗飯」到那都是為了一碗飯,所以就繼續在原公司上班。日子過得很快,轉眼數十年過去了。創業的這位上班族以現代創新的經營策略,賺了大錢;而另一位留在公司的人因每天努力工作、忠於老闆並不斷終生學習也升到主管。多年後兩人再度見面,創業的這人說:當年師父說「不過是一碗飯」這五個字後,我們做了不同的決定。到底師父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呢?決定回去問,老禪師又只回答了五個字:「不過一念之間」。由這個故事可以發現到,雖然人們「聽」到同一個建議,卻因思考的「角度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詮釋,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涯抉擇。
傳統的生涯理論,幫助人們規劃卻使機遇效應降低,因有時計畫趕不上變化,若過於執著既定的規劃會缺少彈性而影響身心健康。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是強調「我的夢想I have a dream」是什麼?生涯規劃不只是職涯規劃為找工作/職業而已,而是幫助當事人找到符合人生計畫的目標,亦即一生的志業(Not only a job but also a career)。人生的機遇巧合,絕非偶然;有關機遇的假設─ Chance Events,意外偶發事件生涯理論的看法 Happenstance Approach是更符合現代人創造及掌握機遇。我們接受教育、獲得知識,目的就是發覺自己的天賦潛能並根據自己的心靈地圖,回應「心靈的呼喚」來履行規劃!瞭解何謂心靈的呼喚?聽聲音,其實是一種直覺,我感覺到......(就像心靈地圖與自己的對話)。因此大專生需養成獨處、安靜與專注的習慣:獨處是非常重要的,而安靜也是需要追求的。獨處與安靜才能專注,專注才能專業,專業才能卓越!專注是一種傾聽,一種內在聲音,一種下意識的判斷,並且是個人潛在力量之泉源。
靈性取向生涯輔導,是幫助當事人聽內在的聲音並看重生命中的機遇/機緣巧合的意外偶發事件而保持彈性。對於大專生而言,需要不怕犯錯,勇於嘗試並善用刪去法,因為15-24歲為生涯發展的探索期(試探摸索)。雖然,我們都曾被教導或告知:「有關你的職涯:要能立刻掌握並找到職業,如此畢業找到工作從此滿意過一生。」然而這是絕對錯誤的,這就好像用在兩性關係,不需多交往就與第一位相識約會的人結婚。雅虎網路調查平均談戀愛的次數為四次,找工作換工作頻率也是四次;所以只有少數人是與第一位初戀者結婚,也只有少數人找到第一份工作後就一直到退休。靈性生涯輔導模式,看重以生活偶發事件發生角度,開始探索自己的職涯─即使不知道是否將引導致天作之合的適配。
善用生命中偶然的機會:
(1)在意外偶發事件之前,你/妳的行動把你/妳放在經驗它的位置;
(2)事件發生期間,你/妳的敏感度辨識出可能的行動機會;
(3)事件發生後,你/妳的行動讓你/妳受益。
夢想是對於想做的事是有一種「召喚calling」的感覺,如果某項工作能開發你的天賦潛能,這個世界與社會也需要,你的良知一直不斷敦促你去行動,那就你內在的聲音─心靈的呼喚!人生的選擇題,需聽內在深處的聲音:(1)容易的選擇:通往平坦、寬廣而易行的大路;(2)對的選擇,通往潛能的發揮與追求卓越和意義且具挑戰性的道路。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模式,強調「聽聲音與看角度─勇於夢想並實現夢想」。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,學習保持彈性;對於生涯的不確定,懂得克服恐懼與害怕並有勇氣為自己的抉擇負責。生涯規劃要用心不只用腦,只要你/妳感覺內心有平安能坦然改變那些計畫,擬訂生涯規劃不是問題;當你/妳準備好時即可做出抉擇,允許自己犯錯並鼓勵自己創造平衡的生活。
懇求上天賜給我
寧靜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
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
智慧去分辨以上兩者的差別
北商大諮商中心
彭慧玲諮商心理師 甘雅婷輔導老師
隨著國際化與全球化就業市場快速變遷,現今大專生的專業就業力與競爭力是非常值得關心的議題,因而大專院校的生涯輔導就相對的更加重要了。生涯輔導的重點在於協助當事人的自我認識、學涯規劃及瞭解如何收集就業相關資訊做專業定向的生涯規劃。在生涯輔導中,靈性因素(spirit)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。靈性,是人生蘊含的生命潛能和精神傾向:一般解釋為「個體在各種相處關係中達到平衡的最佳狀態」;學術界探討此平衡關係,將靈性引申為對個人生命意義的完整認知。本文所指的靈性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「聽聲音與看角度─聽內在的聲音並看事情不同的角度」。生涯輔導的技巧很多,本文提出「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模式」。
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模式,強調聽內心的聲音與幫助當事人聽到自己的人生夢想的初衷。「聽聲音與看角度」故事一則:兩位上班族曾是大學同班同學,畢業後又在同一公司工作。工作一兩年後,兩人都覺工作壓力太大,很痛苦;因此決定去找一位老禪師問該不該辭職?老禪師閉著眼思考片刻後,說出五個字「不過是一碗飯」,談話就結束了。兩個人回到公司,其中一個決定辭職因覺得人生短短不需為了一碗飯放棄自己夢想,所以提出辭呈決定創業,發揮所長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;而另一個人覺得「只不過是一碗飯」到那都是為了一碗飯,所以就繼續在原公司上班。日子過得很快,轉眼數十年過去了。創業的這位上班族以現代創新的經營策略,賺了大錢;而另一位留在公司的人因每天努力工作、忠於老闆並不斷終生學習也升到主管。多年後兩人再度見面,創業的這人說:當年師父說「不過是一碗飯」這五個字後,我們做了不同的決定。到底師父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呢?決定回去問,老禪師又只回答了五個字:「不過一念之間」。由這個故事可以發現到,雖然人們「聽」到同一個建議,卻因思考的「角度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詮釋,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涯抉擇。
傳統的生涯理論,幫助人們規劃卻使機遇效應降低,因有時計畫趕不上變化,若過於執著既定的規劃會缺少彈性而影響身心健康。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是強調「我的夢想I have a dream」是什麼?生涯規劃不只是職涯規劃為找工作/職業而已,而是幫助當事人找到符合人生計畫的目標,亦即一生的志業(Not only a job but also a career)。人生的機遇巧合,絕非偶然;有關機遇的假設─ Chance Events,意外偶發事件生涯理論的看法 Happenstance Approach是更符合現代人創造及掌握機遇。我們接受教育、獲得知識,目的就是發覺自己的天賦潛能並根據自己的心靈地圖,回應「心靈的呼喚」來履行規劃!瞭解何謂心靈的呼喚?聽聲音,其實是一種直覺,我感覺到......(就像心靈地圖與自己的對話)。因此大專生需養成獨處、安靜與專注的習慣:獨處是非常重要的,而安靜也是需要追求的。獨處與安靜才能專注,專注才能專業,專業才能卓越!專注是一種傾聽,一種內在聲音,一種下意識的判斷,並且是個人潛在力量之泉源。
靈性取向生涯輔導,是幫助當事人聽內在的聲音並看重生命中的機遇/機緣巧合的意外偶發事件而保持彈性。對於大專生而言,需要不怕犯錯,勇於嘗試並善用刪去法,因為15-24歲為生涯發展的探索期(試探摸索)。雖然,我們都曾被教導或告知:「有關你的職涯:要能立刻掌握並找到職業,如此畢業找到工作從此滿意過一生。」然而這是絕對錯誤的,這就好像用在兩性關係,不需多交往就與第一位相識約會的人結婚。雅虎網路調查平均談戀愛的次數為四次,找工作換工作頻率也是四次;所以只有少數人是與第一位初戀者結婚,也只有少數人找到第一份工作後就一直到退休。靈性生涯輔導模式,看重以生活偶發事件發生角度,開始探索自己的職涯─即使不知道是否將引導致天作之合的適配。
善用生命中偶然的機會:
(1)在意外偶發事件之前,你/妳的行動把你/妳放在經驗它的位置;
(2)事件發生期間,你/妳的敏感度辨識出可能的行動機會;
(3)事件發生後,你/妳的行動讓你/妳受益。
夢想是對於想做的事是有一種「召喚calling」的感覺,如果某項工作能開發你的天賦潛能,這個世界與社會也需要,你的良知一直不斷敦促你去行動,那就你內在的聲音─心靈的呼喚!人生的選擇題,需聽內在深處的聲音:(1)容易的選擇:通往平坦、寬廣而易行的大路;(2)對的選擇,通往潛能的發揮與追求卓越和意義且具挑戰性的道路。靈性取向生涯輔導模式,強調「聽聲音與看角度─勇於夢想並實現夢想」。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,學習保持彈性;對於生涯的不確定,懂得克服恐懼與害怕並有勇氣為自己的抉擇負責。生涯規劃要用心不只用腦,只要你/妳感覺內心有平安能坦然改變那些計畫,擬訂生涯規劃不是問題;當你/妳準備好時即可做出抉擇,允許自己犯錯並鼓勵自己創造平衡的生活。
懇求上天賜給我
寧靜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
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
智慧去分辨以上兩者的差別